提升学历教育办学能力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上海开放大学2012-2017年学历教育发展巡礼

发布时间:2018-05-29浏览次数:1777

  五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打造学位授权体系、深化人才培养内涵、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稳定学历教育规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全国开放教育系统改革排头兵。

  一、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基本形成

  2012年,上海开放大学更名获批3个本科新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拉开自主建设本科专业序幕。5年来,学校将学科专业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重点工作,以开放创新为驱动,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城市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动力,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不断打磨建设一流开放教育和一流新型大学的学科专业基石。目前,已形成拥有8个本科专业(含专升本、高起本)、37个专科专业,覆盖4个学科、14个大类的学科专业布局,确立以学科为引领、专业群为依托,做强优势专业、做大特色专业、做新前沿交叉专业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全国树立起专业建设标杆,打响上海开放大学专业品牌。

  二、学位授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年里,学校学位授权体系建设不断突破,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14年,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下发《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上海市增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和专业名单的通知》(沪学位〔2014〕6号),宣布“批准上海开放大学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其机械电子工程等3个专业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标志着上海开放大学通过了新专业检查、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成为全国首家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开放大学。在上海市学位办指导下,学校参与研制的“上海开放大学本科新专业检查评价标准(试行)”、“上海开放大学增列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上海开放大学增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三套评估指标,均为全国首个适用于开放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开创性意义,既为上海开放大学办学和专业建设设定了标准,也为全国其他省市开展开放教育评估提供了参考。5年里,共有669人获得上海开放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

  2017年,学校学位建设工作再次迈上新台阶,上海开放大学正式列入《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名单中,允许开展硕士授予单位规划建设,成为全国开放大学系统中第一家列入硕士授予单位建设规划的学校。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完成开放教育硕士学位建设改革方案。

  三、开放、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确立

  5年来,学校不断强化“有理论、重实践、强应用”的培养要求,转变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贴合成人在职学习者特点,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的、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全面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开展中职-大专直通车项目、双证融通项目、订单式培养等举措,构建了“开放、衔接、融合”的“立交桥”人才培养新模式,累计为社会输送人才169335人,7717名学生获得学位(含国家开放大学学生)。

  学校印发《上海开放大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打造全新课程体系,完成全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构优化,首次建设12门专本通用的高质量校级层面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推动同一专业类/类专业建设共同的学科/大类基础课,实现宽口径培养,专业课模块化设计,将岗位技能、企业需求、证书培训开放式引入课程设置中,满足在岗人员技能提升需求。开展中职-大专直通车项目,构建不同学历层次间学习成果互认衔接的新模式,与23所中高职院校合作,建设30门沟通课程,打通学历层次上升通道。开展“直通车式”双证融通试点项目,15项职业资格证书与7个学历教育专业对接,开发73门双证融通课程,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合。开展多种形式订单式培养,将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融合,全专业型、模块型、课程型等“订单式”培养模式凸显开放教育特色。

  学校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学生活动。从2012年至2017年,学校连续开展了四届上海开放大学学生创新研究项目,两届上海开放大学学生决策仿真实践大赛。在此基础上,学校选拔优秀作品参与了四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大学生组),推荐优秀小组参与了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决策仿真大赛、一届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5年间在各类市级大赛中共获得特等奖6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13个、鼓励(优胜)奖5个,并在2017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1个全国一等奖。

  四、以合作办学为突破口的招生模式焕发活力

  5年来,学校招生工作在压力下不断改革创新寻找突破。一方面大力推进课程开放、合作办学,不断探索网络、微信等线上宣传与路演、体验等线下活动联动设计,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学校品牌。另一方面,招生工作逐步转变“守株待兔”方式,主动把大学课堂带进了企业生产一线、社会服务前沿,贴近岗位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将政府、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融入办学之中,合作办学成为开放教育办学特色之一。

  自2012年至2017年,合作办学生源在招生总数中的平均占比达到20.4%。在总校、学院、分校的积极探索下,合作对象从政府、企事业单位扩展到行业、企业,合作内容从招生涵盖到课程建设、师资共建、实训互动等。5年来,学校先后与上海市监狱管理局、上海市妇联、上海市残联、上海市农委、上海市老年大学、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民政局成立了普晟分校、女子教育学院、残疾人教育学院、新农村建设学院、老年教育学院、工匠进修学院和民政学院等特色办学机构,通过与政府的合作,为特殊人群、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对接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积极寻求企业合作,与100多家企业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学历提升服务,涵盖世界500强、上市集团、中小企业以及工业园区、行业协会等,为招生工作探索出一条符合开放教育特色的成功道路,企业的需求同时倒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完善,形成产教融合的良性互动。从2017年开始,学历教育招生人数止跌回升,学历教育办学规模保持在7万人,合作办学点逐步向全国扩展。 

  五、教育教学管理各环节改革全面推进

  2012年以来,围绕教与学全过程开展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教学管理环节,结合岗位人才培养需求,强化实践教学。规定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20%(文科)和25%(理工科)。同时,学校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截止2017年年底,共建设实体实验室16个,虚拟实验系统22个,校级层面校外实验实训基地21个,构建起实体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开放教育实践体系。

  在考核环节,先后开展题库建设、基于网络的形考改革、全过程考核评价试点、基于网络的终考改革等考试改革工作,基本实现上开全部课程的题库建设和基于网络的形考建设,191门课程开展全过程考核评价试点,238门课程进行基于网络的终考,极大的优化考试管理工作、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加强学习过程评价,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为提升教学管理效能,服务分校和学生需求,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目标,2014年开始,学校开展新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新系统将原有17个管理系统的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从招生到毕业审核的教务全流程闭环网上管理,解决总校、分校、学院之间教务管理系统不统一、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的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了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和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在新系统支持下,每年顺利完成40多所分校114个教学点59个教育部专业2228个开课班级近8万名学生的教务管理工作,有效组织并开展每年约22000多个考场约1100门考试课程近55万人次的考试工作,每年新增约750个班级和约26000新生,及时完成24000名学生的毕业和学位审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