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青春 正成长

——上海教育电视台2012-2017年发展巡礼

发布时间:2018-05-15浏览次数:25

  2012年以来,上海教育电视台坚持“立足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台宗旨和“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传承文明”的办台理念,逐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健康、民生等节目建设,为教育台新一轮的发展打开局面。上海教育电视台已经逐步成为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平台、上海市民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上海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舆论高地、上海电视荧屏的独特窗口,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紧扣时代脉搏  强化教育属性

  上海教育电视台教育类节目比重逐年提升。根据收视率数据分析,近年来教育台不断改版,推出全新频道包装和编排,形成教育周播带状、健康教育带状、科技人文带状、纪实人物带状、民生服务带状等,进一步彰显教育电视台的特色。台晚间黄金时段收视排名从以往的全市第10位上升至第8位,节目内容紧贴频道定位,凸显文化内涵,得到各界好评。

  作为教育电视台核心的教育新闻资讯类节目,2012年以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专题、栏目,还是大型活动,教育新闻资讯类节目形式多样、内容扎实、富有特色、充分立足权威和专业,着力打造教育品牌。《教视新闻》聚焦“社会中的教育问题,教育中的社会问题”,连年赴京征战全国“两会”,积极联系,陆续采访到了刘云耕、冯国勤等市领导、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等重要嘉宾,2012年,教视记者更独家拍摄到政协委员葛剑雄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小组讨论时的一番直接对话,报道后引发社会讨论。《教育新闻》还通过多媒体联动的方式,推出《一周一校》版块;通过28期“新优质学校校长风采巡礼”,打造全年教育人物系列报道。2015年,《教育新闻》更名《教视新闻》,首播时间为每天晚间黄金时段21:20,时长由原来的10分钟扩充到20分钟,着力反映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领域的新鲜事物和新闻人物,辐射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和观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讲故事、接地气、贴民生的报道手法,凸显新闻的热度、广度和厚度。2017年,教视新闻时段调整为21:00,做到了教育台新闻的整点播出。

  2013年,全新打造新闻评论类栏目《教育山海经》,持续关注大学生就业、学生减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国际合作等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邀请业内专家、教育学者,展开深入讨论,树立正确导向。

  资讯类栏目《招考就业周刊》在传统招生节目的基础上,合并、改版,并且打通全年时段,推陈出新,不断提升教育资讯服务质量。节目在2017年,改版为《升学与就业》,进一步加强与市教育考试院的合作,开辟全新板块,打造新媒体平台,为广大考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高考咨询大直播》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成为一项电视、广播、网络、平面四大媒体联动、360度全方位服务的大型直播活动。2013年又逐步拓展出《中高考咨询特别(直播)节目》,2014年推出《聚焦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特别节目》,进一步扩大服务人群,在黄金时段六天联播,伴随考生们一起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心中的良师益友,形成品牌影响和经济效益。2017年,高考大直播推出“1+9”模式,即一天3小时直播和9天每天20分钟特别节目的形式,及时为考生家长答疑解惑,节目播出后,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也赢得了分管市领导的点赞。

  《走近边防线》关注青少年国防教育,选题重大、形式新颖,由新闻专题和国防知识竞赛等组成系列节目。

  《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礼》通过每年一台高质量的颁奖典礼呈现上海教育一年来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全面反映上海教育发展成就的全貌,成为《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网、教育报刊总社等社会各大传媒和上海教育电视台合作共同打造的一个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2016年11月11日,教育台接到市教委紧急任务:12月6日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在沪召开,作为主要活动之一的基础教育论坛上,需要播放一个展现中英数学交流丰硕成果的专题片。为了圆满完成这个高难度任务,教育台第一时间组织骨干力量,立即投入脚本撰写与素材拍摄工作中。在当天的活动上,这则5分30秒的专题片赢得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评价。翁铁慧副市长、宗明副秘书长对专题片给予高度评价;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主旨发言中特别提到,“短片简明生动,内容深刻,看了很受鼓舞,充分反映了中英两国教师开展互相交流的效果” 。

  2017年,组织了“同筑少年梦 共绘生态美——上海市中小幼学生生态文明创意作品征集活动”,共征集到16个区900多所学校近4000名学生的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创新节目形态  实践转型发展

  上海教育电视台注重媒体责任和积累,突出教育特色,自办台以来投资拍摄了多部人文科技类系列节目,如《一代名师》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身边的奥秘》被称为中国自己的“Discovery”。

  接力《身边的奥秘》,2010年起,重点打造大型高清人文纪录片《中国之最》。该片邀请科技、人文专家担纲顾问,全国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联合体统筹全国三十余家制作单位共同参与制作。150集《中国之最》摘取华夏历史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的顶尖硕果,以丰富的电视手段,展开了中华图志(自然地理)、天工开物(科技工程)、人间春秋(历史人文)、风流雅韵(文化艺术)等几大篇章“中国之最”的绚烂画卷。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晚间黄金时间连续播映数月,受到观众热烈好评。《中国之最》由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电子音像制品重点骨干工程项目,并获252万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推进电子读物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海外发行,成为一项多层面、全方位打造的文化工程。

  2013年,教育电视台与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历时五年的120集电视讲演节目《说戏》全面完成。项目入围国家文化建设战略工程,体现绿叶台文化品格。《说戏》涵盖了京剧、昆剧、越剧、沪剧、川剧、粤剧、豫剧、评剧、秦腔、歌仔戏和黄梅戏,共11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戏剧剧种,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价值。

  2013年,教育电视台两度与上海市卫生局合作,精心打造首部医学人物纪录片《名医大家》,汇聚和展示了一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名医大家,播出后得到卫生系统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好评。2014年,与市卫计委合作,启动医学人物纪录片《杏林流芳》,传承中医流派和文化。2016年初,教育台《健康大不同》栏目与市教委合作,为学生和家长送上了开学季的健康大礼——《成长没烦恼》系列节目。节目聚焦了少年儿童的健康、安全、营养、青春期、以及心理等身心健康的五大主题,通过嘉宾,社区健康达人,权威专家,现场学生的问答,交流和讨论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解析了少年儿童这个特殊年龄段诸多急切需要解答的问题。播出后,深得社会的青睐,获得老师和学生积极热烈的评价。《教视新闻》也同步推出“呵护成长”系列医教结合报道,与“成长不烦恼”形成呼应。

  近年来,教育台还先后推出内容精炼、形式活泼、时间短小,适宜反复播出以及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广的系列微课《我爱汉字美》、《舞池之尚》等,获得好评。

  上海教育电视台不断创新,研发制作家庭教育、语言文化、科普类季播节目,整合系统资源,突显频道特色,提升社会影响力。2012年以来,推出国内首部聚焦社区教育的系列节目《市民大学堂》,紧紧围绕市民关注的重点、学习的热点,先后推出《健康宝典》、《家教天地》、《理财有道》、《艺海星空》、《乐活手册》等十个系列,顺利完成1000集。

  2012年创新探索教育演讲节目《家长·开学啦》开播,专家演讲结合“家委会”发问,在保证权威性的同时,增强节目互动性、可看性。2014年推出沪上首档语言文化类原创节目《我爱汉字美》,以“在辨析中体会汉字的魅力,在生活中寻找汉字的乐趣”为主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并获得文广局专报表扬。节目在SMG艺术人文频道播出。同年,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推出大型科普季播节目《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科普节目的崭新表现形式,将科学原理、科学实验和生活常识巧妙结合,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科学实践,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网络参与,现场观众、电视观众同步互动答题,引导全民参与。2015年,推出富有特色的幼儿教育节目《壹零后来了》,每期节目设置一个话题,邀请六位3-6岁性格各异的萌娃参与讨论,为孩子和家长打造一个自由的发挥空间。节目鲜明的教育话题,活泼的形式,以及融娱乐和思考为一体的内容,使现场充满童趣和欢笑,也让家长受到启发。

  上海教育电视台传统栏目也常办常新,《帮女郎》相继推出《帮你识骗局》、《我们期待爱情》、《同学会》、《百姓鉴定汇》、《寻找》等特别系列,提升节目品质,扩大“帮”的内涵,传递社会正能量。《健康大不同》探索节目新形态,构建多媒体传播平台,加强与观众互动,努力提高节目收视,并在2015年成功推出《健康演说家》。这是首档以医学健康知识为主的电视演讲节目,主讲人是来自全上海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平均年龄34岁。他们活泼轻松的口述形式,展现了年轻医务工作者的风采。节目集知识性、实用性、权威性于一体,有力粉碎了充斥于网络空间的健康谣言,也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传递正能量。获国家广电总局专报表演。

  上海教育电视台一贯关爱老年,与上海老干部局合作开办的《常青树》栏目一直深受广大老年观众喜爱。大量优秀的老年教育教学节目也为丰富老年人生活提供帮助。每天上午播出的“银龄课堂”有《让心灵充满阳光---老年心理学讲座》、《四季养生课程》、《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解析》、《生活让晚年更精彩》、《老年旅游文化》、《老年居家护理》等多个系列、丰富实用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时也在上海远程老年大学和上海老年人学习网推出。2012年,上海远程老年大学学习收视点4268个,注册老年学员275288名,网站首页点击率已达42.6万次。现在,收视点增加到4450个,2012年已经拥有35.3万名注册学员。“我与终身学习”网上活动点击率高达两亿人次。老年网浏览者中69.4%为外省市网民,11.4%为境外网民。到2014年,注册学员是42.7万,有5179个学习收视点。在时光辉副市长的关心下,2015年,全国首创的老年居家康复护理节目《银龄宝典》也顺利开播,该节目从选题策划、编辑手法等各方面都针对老年观众特别设计,得到广泛好评。教育台的“银龄系列”以活泼的形式,为老年朋友提供易学实用的居家养老服务,关注老年人,服务老年人,回应上海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2017年,继续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和教育内涵的节目形态。《十万个为什么》以“微课”的形式全新呈现,运用电视化的手段来解释当下流行的科学事件背后的原理;首创校园阅读电视节目《书式生活》,聚焦品读书籍、品览人生、品味校园三个板块,开辟校园文化新品牌;全新制作的160集《我爱传家宝》系列以普通家庭的传家宝为载体,讲述家风、家训的传承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出全新科普演讲节目《打开吧脑洞》;《帮女郎》举办线下讲座、连续三年开展膏方节;《银龄宝典》进一步加强与市民政局、退管会、老年大学的合作,制作重阳节、公益日及邮轮特别节目,贴紧贴实老年人。

  三、打造技术平台  提升保障能力

  上海教育电视台跟随科学技术和电视技术的发展脚步,兼顾自身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踏实、持续的做好技术平台建设和技术、设备更新工作。

  2012年以来,技术设备的高清改造稳步推进。2012年,5楼演播室进行高清改造,并制定了三到五年的高清建设计划。2013年高清改造进入攻坚阶段,添置摄像设备,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4楼编辑机房添置十余套高清设备,同时增建核心网络机房。2014年,编辑记者高清设备应用培训全面展开。2016年,教育台完成三楼播出总控机房高清化技术改造。

  按照“高清化、先进性、稳定性”的定位,2017年,台最大的演播室顺利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提升了全台技术平台和节目创新空间。同时以高清非编节目生产主干网为依托,逐步推进网络化、无带化的节目生产流程。

  四、整合政府资源  拓展市场空间

  2012年以来,上海教育电视台完成广告经营战略转型,实行广告资源整体代理,与SMG广告经营中心进行硬广告代理合作。

  2013年起,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广告部改制成立了上海绿荧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上海教育电视台广告经营、节目制作的新模式。

  此外,上海教育电视台还扩展了其它资金引进渠道,研发“求学”、“就业”、“养老”、“公益”等具有市场黏度和收视热度的项目,并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以及众多企业客户的关注,注入了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2015年,非硬广告收入明显提升,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超过30%。

2016年,教育台与SMG广告经营中心艰难谈判,最终确保了2015年和2016年“两个6000万”的硬广告代理大盘的落实。

  2017年,成立了新媒体、线下活动、节目创新三个工作小组,跨部门推动事业转型发展和市场拓展。依托教育台新媒体平台的全频道、全时段直播、点播功能已完成测试,即将上线。打造在播、在线、在场多元渠道,提高传播力和营销力,拓宽商业模式。通过各类合作,举办30余场大型主题活动、近100场线下活动,新增合作伙伴20余个,全年各类收入达到9950万元。

  五、推进制度建设  规范专业发展

  2013年6月上海教育电视台领导班子经历换届。同年,上海绿荧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派遣员工档案回迁,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在队伍建设方面,上海教育电视台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体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积极宣传和弘扬“绿叶人”吃苦耐劳、忠诚踏实、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强调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通过学习沙龙、技能比武、培训交流、参观考察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形成分类指导、注重内涵、形式多样、持续长效的学习文化,使学习逐步成为员工的一种常态工作与生活方式,不断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在分配机制方面,强化岗位,淡化职级,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倾斜,激发队伍活力。启动了“三元结构”的考核分配制度(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绩效奖励)。

  2016年,教育台进一步加强规范运行,落实巡视整改意见,进一步重申《上海教育电视台关于加强新闻职业道德的规定》。从“遵守职业准则”、“坚持正确导向”、“恪守新闻道德”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制片人、编辑、记者、主持人等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严格实行新闻道德“一票否决”制度,完善、修订《教育台台长办公会议议程规则》、《教育台合同管理办法》、《教育台节目引进管理办法》等条例,为各项工作和重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教育台和绿叶人始终秉持“立足教育,面向社会”的办台理念,努力追求“让教育插上电视的翅膀,让电视播撒教育的阳光”,进一步整合优化系统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内容核心竞争力,精心打造具品质感和社会影响力的教育专业传媒,与观众同呼吸,与时代共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