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转型 创新融合发展

——上海开放大学2012-2017出版社建设发展献礼

发布时间:2018-05-08浏览次数:21

  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在开大领导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指导下,整合有效资源,规范经营管理,突破自身优势,积极深化改革,实现公司管理规范化,运营市场化、能力专业化的总体目标,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3年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

  近五年来,出版社持续保持了一个良好的经营态势和经营业绩,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胜利完成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收尾迈进到“十三五”规划的开局。

  回顾五年改革发展之路,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秉承“传播文化、服务教育”的宗旨,在体制机制创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数字化转型、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发展。

2013年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新闻出版行业文明单位

  一、深化改革,促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1.整合队伍提升效率。2015度教育音像与高教电子两家业务同质化的出版

  社完成合并,整合企业经营核算,制定统一工作流程和制度规章。截止到2017年底,在充分结合板块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出版社完成基于领域的事业中心和事业部制的改革,充分全成本核算,基本做到定岗定责,定责定级,定级定薪的绩效考核体系,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员工收入激励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2.规范经营流程和内控体系。全面重新梳理业务规范性指导文件,持续修订和更新《编辑工作手册》《营销工作手册》《企业工作手册》等文件,为工作流程和考核提供了规范的依据。同时累计成文关于《合同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报销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等指导文件,对于风险管控提供了保障。

  3.根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配套绩效考核,逐步实现了精细化的责任与权益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  

  4.自2016年启动第三方企业OA管理系统的开发,目前企业所有审批流程均可通过移动平台即时审核,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的水平。

  二、精耕产品,打造教育出版知名品牌

  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一贯坚持党的新闻出版方针,社会效益显著,在出版产品种类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基础教育类、人文素养类以及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类产品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树立了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1.基础教育类

  立足服务教学,开发《音乐》《美术》《数学》《思想品德》等全系列学科的教材配套教学资源,累计完成该类出版物50余种;《听算口算能力训练》《小学生英语读物》《新编英语听力训练》《小学语文古诗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生活中的科学》等出版物陆续入选上海市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上目出版物从15学年的5种增长至17学年的12种(正式出版),教材复合资源的研发能力和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2.网络课程类

  针对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对中小学开展各类专题教育的精神以及《上海市中小学专题教育整合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本社策划开发了《公共安全》《疾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二十四节气》等多门专题教育网络课程,丰富学生专题教育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另外,本社持续承担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2010-2017年的资源建设工作。

  3.人文素养类

  本社研发的《中国之最》《说戏》《中华民间文化奇葩》等人文素养类产品入选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和“十二五”重点骨干工程。《家风•家教•家训》及《指尖上的中国》两个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其中《家风•家教•家训》被列为音像类骨干工程。《中国之最》和《家风·家教·家训》先后被确定为2014年度、2015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阿拉来说上海话》项目获得上海新闻出版局文教结合项目立项,并获得资金资助60万。

  2017年,《中国之最》专题片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国之最(人文建筑、科技工艺、自然风光、探秘奇观、文化艺术)》入选国家新闻广电总局2017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殊荣。《家风•家教•家训》系列产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殊荣。

 《中国之最》

 “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4.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类

  本社在开发基础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注重开发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的选题,培养新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保证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出版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题苑系列、上海市“百万家庭网上行”系列教材《信息技术进我家》、上海市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教材《电子政务通用教程》,为加快推进上海市信息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持续深入地开展社区教育资源体系的服务和运作,传统文化系列、不同层次的学习辅导读物、卫生保健系列、艺术普及系列成为终身教育的好教材,深受读者的青睐;承建了《上海民俗文化》《上海居民》《绿色家居》等网络学习资源,受到社区学院师生与市民的欢迎。2017年出版社完成《今天如何做家长》《家和万事兴》《社区体验式学习汇编》《二十四节气》《社区教育杂志》等出版项目,并持续三年做好书展的新书发布的推介工作,获得委托方的认可。

  5.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其中2013年、2014年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7613.15万元和6764.94万元,出版的电子、音像出版物共计发行均超过200万套(册),其中2013年发行总量超过230万套(册)、2014年发行总量超过260万套(册)。2014年度音像、电子出版物共计100个选题,其中音像出版物选题45个,电子出版物选题55个,自主开发的选题超过90%。近五年出版社的营收和利润稳步提升,人均创收平均值100万元,人均创利平均值20万元。

  三、整合资源,拓宽业务范围和市场渠道

  多年来出版社与上海市教委基教处、人事处、教学研究室、上海市电化教育和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等展开密切合作,整合多方资源,不断提升内功,主动贴合需求,拓展企业经营面和新渠道,为出版社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续航,进一步提升出版社品牌知名度。

  1.信息化建设评估业务: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出版社组建了以明利教育咨询为品牌的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为主的咨询评估业务,做好市教委信息化项目的落地工作,组建了相关工作团队和专家支撑团队,基本建立起了信息化项目评审、验收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经过三年努力,该领域业务专项收入达到900余万,并得到了教委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持续发展打好了较为扎实的基础。

  2.开大教材服务业务:持续服务开大主业,做好各个院系教学教材以及试用教材的出版和修订工作,按照建设要求完成年平均15种左右的出版编印。自2016年始开大教材有限公司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正式划转企业经营。出版社全力应对,完成开大系统教材征订平台的开发工作,并在2016年秋季上线运行。同时建立“开大书品”品牌,从线上线下全方位建立业务。16年征订配发教材73万余册,17年征订配发教材67万余册,服务包括总校四个院系和各区县开大分校在内的60余家办学点,17年秋季的教材到货率更达到了99.02%,达到教材征订工作中少有的准时性,深受委托方好评,热心细致的服务更得到松江分校赠送锦旗。

  3.终身教育体系服务业务:做好上海社区教育资源配送中心的资源配送工作。完善资源配送的信息发布、收集、资源生产和配送的服务体系,丰富资源品种和来源渠道,进一步提升社区学校资源需求与资源配送的匹配度。与学习网网络配送平台结合,三年累计持续输送包括《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在内的社区学习资源约100余万种(套),服务从2015年的216所社区院校扩展到2017年的439所学习点,真正解决了社区资源到点“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移动信息平台维护业务:充分发挥出版板块出版职业的专业性,承担了“上海开放大学”微信订阅号、“上海学指办”微信公众平台、“社区教育之窗”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编辑发布工作,做到内容审核保证意识形态的准确性,信息内容的及时性,内容编制和发布的精美性。累计发布信息600余条,充分宣传了开放大学及所属板块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增强了品牌建设的工作力度。

  5.新型资源研发业务:面对互联网教学的转型,积极适应基于平台以及移动学习的需求,与相关学科基地带头人合作,开发相关试题资源和微课视频,承接了“上海市生命科学实验课程资源”、“上海市高中政治自适应学习系统”、“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系列、“上海市特教资源”、“上海市中小学专题网络课程资源”等系统资源建设工作,累计完成各类网络课程约200余门的组织编撰建设、课程拍摄、媒体制作等。

  6.扩大品牌建设,拓宽市场渠道。连续两年在教委相关部门汇同上海青少年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在中小学学生和教师中的的影响力,在提升企业在优秀传统文化出版资源方面的知名度的同时,布局数字出版和知识付费的转型准备工作,经过两年,深入推广到全市500余所中小学,仅17年参与活动就达到10余万人次。

  四、抓住机遇,推进数字化出版转型

  从纸张制造、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对于出版业来说都是革命性的技术进步,随着IT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数字出版必将成为出版业的发展方向。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紧跟行业发展动态,适时抓住机遇,通过平台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出版两条主线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2013年,出版社成立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开发部,开始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媒体的教育应用和出版应用,开发制作了一系列适合学校教学需求的电子课本试用版,包括《儿童哲学》等系列区本、校本教材的电子课本深入学校推广试用,获得了各方面的一致认可。随后,与巴金纪念馆合作完成大型文献类杂志《点滴》的数字化出版工作,使珍贵的文献资料得以数字化、标准化保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一定的经济效益。自主开发《身边的奥秘》《经典诵读》《乐学词汇》等手机应用程序,与天下互联公司合作,开发基于3G门户和移动互联网的“教辅”行业平台和手机客户端。同时持续推进数字出版项目的选题策划和投入编撰,贯穿基础教育、科学艺术、社区教育和学科科研等领域的多媒体产品以平均每年6种的稳步发展经审核纳入教委“中小学电子音像目录”。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知识付费的兴盛,2017年出版社搭建自己的知识付费学习平台“习得学堂”,随同OA办公自动化系统、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得信息传递更为便捷,产品的电子商务功能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的持续深入。

  五、人才立业,营造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

  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一直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一名员工在这个组织中能够有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希望和机会,为员工打造事业发展平台、良性竞争平台、优质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和员工幸福平台。近年来,本社引进了多名来自不同专业的优秀编辑,进一步完善了编辑队伍的专业结构。截至当前,本社共有编辑22人,其中硕士、本科学历人数超过总人数的70%,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随着编辑队伍的不断扩大,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制定专业培训方案,鼓励编辑参加由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与上海新闻出版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切实提升其基础业务能力,如参加了“国际图书出版的数字营销与网络营销高级研修班”“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编辑培训”“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培训”“编辑中级资格网络培训”;定期组织“编辑部的故事”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此外,我社还与复旦大学中文系出版专业合作,鼓励编辑进课堂,定期参与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

  目前取得中级职业资格的有13人,并已全部注册责任编辑,具有丰富的担任出版物责任编辑的经验。这有赖于多年来沉淀形成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凝聚力。通过丰富的党团活动、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生活,激发了爱岗敬业、和谐融洽、理解包容、永葆激情的风气。

  出版社持续建设适合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提升员工的职业规划和业务能力,加强和完善培训体系,每年度均保证每位员工接受不少于2次的业务培训,编辑岗位做到必须坚持专业业务年度学时培训。持续两年均组织拓展活动,以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目前基于专技和管理双轨的职业发展体系初步成型,为员工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